随着第697例至704例捐献完成,上海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跨越了“700”例的生命里程碑!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一周八例,也再次刷新了本市捐献实现速度。每一个数字背后,是一个重获新生的家庭,是捐献者用热血创造的生命奇迹,更是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默默坚守,这条生命通道中镌刻了太多动人故事。
一周,八个血液病患者的新生希望被点燃。当最后一份珍贵的生命种子被放入保温箱后,八位志愿者完成了一场爱的壮举,他们用凡人之躯托举起生命的重量,他们来自不同职业、不同年龄,却用相同的信念完成了对陌生生命的“救赎”,成为了穿透绝望的光。
永远不要放弃— 第697例捐献者 —
小蔡是一名居委会干部,他是居民口中“最靠得住的小蔡”,总能在居委的各个地方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源于对生命的珍视,2023年,在一次入库活动中,他与多名同事一起登记报名,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“我觉得如果能救人也是一件好事,没想到真的配型成功了。”
当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,他激动地说道:“没什么需要犹豫的,我愿意捐献!”挂断电话后,小蔡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说服父母同意,家人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身体健康,他向家人分享了之前的捐献案例,并为他们讲解具体的采集流程,最终打消了家人的顾虑。进行高分辨分型检测的那一天,恰好遇上寒潮,回到家后,小蔡就出现了感冒的症状,他担心会影响到捐献,当确认检测结果合格后,终于放心了。
当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翼翼装进保温箱,即将奔向远方时,小蔡默默为那位有缘人送上鼓励和祝福:“永远不要放弃,希望他(她)的未来能更好!”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选择,点亮生命之光,他在坚守。
救人救到底— 第698例捐献者 —
两次捐献,同一份生命的承诺,他用热血展现了应急人的勇敢担当。“既然救了他,就要负责到底。”
2024年11月,小朱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了一位血液病患者,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化作生命的种子,为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。在小朱的影响下,多名同事主动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,这份生命的火种正在燎原。尽管他与患者暂时无法相见,但那封来自患者家人的感谢信,成为了他们之间特殊的“纽带”,也是小朱两次为陌生人义无反顾伸出援手的答案。如果说第一次捐献是点燃希望的火种,那么第二次捐献就是守护生命最坚定的誓言。
今年1月,再次接到上海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,得知曾经救助的患者恢复情况并不理想时,小朱不禁心头一紧,就像是自己亲手救出的人又遇险情,他必须再次冲锋向前。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,小朱了解了二次捐献的流程,与家人沟通后,他们也支持小朱去捐献。“无论家人还是单位的领导同事,都十分支持我。”从接到电话后,小朱开始加强锻炼、调整作息,他要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捐献。“希望他这一次能够好好恢复,享受康复后的美好生活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,温暖更多人。”
十六年坚守— 第699例捐献者 —
2009年,小陈在女朋友的鼓励下,两人一起登记加入了伟德国际英国。“她是一个很热衷于公益的人,也是因为她成就了这一段特别的缘分,一切源于爱情,也缘于爱情!”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承诺,深埋在时光里,经过兜兜转转,他们从恋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,而十六年前共同埋下的生命火种,竟有一粒在时光深处悄然发芽,如今终于等到了需要它的人。今年2月,当小陈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,妻子一如既往给予了小陈支持与鼓励。
经过与医生朋友的沟通交流,小陈进一步了解了捐献的具体流程,后来经过与成功捐献的志愿者一番畅谈后,他捐献的决心更加坚定。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都顺利通过后,当小陈按计划办理入院,开始为捐献做准备时,妻子默默扛起了照顾家人的全部事务,并叮嘱他照顾好自己,安心捐献。
随着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顺利完成,这份穿越十六载的生命火种即将启程,爱不惧时光,守护生命的希望。“祝愿患者手术顺利,早日康复。其实捐献并不可怕,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,为更多血液病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。”(上海管理中心/供稿)